某污水处理新建工程,主要包括沉淀池、泵站等单位工程。其中钢筋混凝土沉淀池长50m,宽20m。 基础底板和墙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P8,池壁边墙高6.5m,厚550mm。 结构设计沿池壁长度方向在中间设一道伸缩缝。 结构底板与侧墙分两次浇筑,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项目部为保证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将水泥计算用量324kg/m3增至354kg/m3,选用坍落度25〜27cm,以增加混凝土入模的扩散性。 由于基坑开挖处理计划工期拖后,结构施工已进入7月份,边墙浇筑当日气温为35℃,混凝土入模测试温度为28℃。 有一车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因等待时间过长,坍落度损失较大,泵车泵送困难。 作业人员找现场施工员商量能否加一点水,恢复坍落度保障浇筑作业,施工员对此未置可否。 当浇筑完毕,现场采用喷水湿润的方式对池壁混凝土进行养护,拆模后发现有数条纵向分布,宽0.3mm的裂纹。 大型水工构筑物结构验收应如何进行?
主观题某水池采用基坑明挖施工,挖深为6m。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由建设方提供的资料可知施工场地附近有多条地下管线;地层主要为粉土,地下水位于地表下0.5m处。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据企业下达的目标成本和承包合同价格编制了成本管理计划,拟根据现场变化情况,调整部分分项工程价格和组成内容,计算成本后调整成本计划。 项目部拟定的地下连续墙工艺流程如下: 开挖导沟→A→开挖沟槽→B→吊放接头管→吊放钢筋笼→下导管一灌注水下混凝土→C。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降水井施工时,发现钻孔部位有过路电缆管,项目部及时调整了降水井位置。 事件二:基坑开挖至坑底时,基坑底部出现隆起现象。 事件一反映出项目部管线调查可能存在哪些不足?
查看答案主观题某项目部承接华北地区某城市道路绿化工程,全长为2.5km,道路两侧栽植行道树。按设计要求,行道树为深根性的国槐,胸径为12~15cm。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国槐带土球移植,土球大小符合规范要求,项目部在苗木运来之前挖好了树穴,树穴上大下小,上口径比下口径大15~20cm,树穴上口直径与土球直径接近,挖出的表土和底土混合均匀后放置一边备用。 事件二:在挖树穴时发现,有3个树位处地表下0.6m处有页岩层,争对出现的问题,项目部与建设方口头协商后,将此3株树改为灌木型的黄杨桃。 事件三:为保证树木成活,项目部在树木定植后第三天开始连续浇水三天,每天一次,浇水三次之间,中耕一次。 事件四:施工完成后,项目部对栽植作了记录,作为验收资料,内容包括:土壤特性、气象情况、环境条件、种植位置、栽植后生长情况、种植数量以及种植工人和栽植单位与栽植者的姓名等。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项目部的做法错误之处,并改正。 2、分析事件二中项目部更改设计的原因,指出项目部和建设方口头协商做法的不妥之处,并纠正。 3、指出事件三中不妥之处,并改正。 4、事件四中,验收还应补充哪些资料?
查看答案主观题某新建城市快速路,其土方路基工程施工时,K4+010~K6+085段路堤采用半填半挖,地面横坡陡于1:5,施工方进行了挖台阶及填料处理,采用18t光轮压路机,分层碾压。 路基碾压完成后,施工单位检测了中线偏位(合格率90%)、纵断高程(合格率85%)、平整度(合格率85%)、宽度(合格率88%)、横坡(合格率99.7%)、边坡坡度(合格率90%)、压实度(合格率95%)、弯沉值(合格率95%),根据检测结果施工单位认定土方路基施工质量合格,提请路面基层施工。 土质路基压实原则是什么?
查看答案主观题某承包商通过竞标取得某标段市政工程的总承包任务,考虑到自身特点及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要求,拟将一部分工程分包给另外承包商施工,并与分包商签订了分包合同,明确了分包合同的主要内容。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情: 1)由于种种原因,施工许可证在分包商进场95天后才拿到,但是分包商的工程已完成了分包合同的40%; 2)由于地质变化的原因,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企业停工,待补充勘察后复工,分包商因此停工75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0万元; 3)在施工临近竣工时,质检单位发现一位分包商的资质造假,要求其撤场,但该分包商的任务已完成90%,总包单位只支付其已完成部分的工程款60%; 4)竣工验收阶段,其中一位分包商的工程经检验需返工维修,造成经济损失400万元,工期拖延35天。由于总工期迟于约定的工期15天,总承包单位按照施工总合同的约定被扣除履约保证金300万元。 问题: (1)如果你是承包商,试分析分包合同的主要内容应包含哪些? (2)事例1)施工许可证滞后办理有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2)事例2)中的损失,分包单位可以索赔吗?如果可以,请写出索赔程序。 (4)事例3)中分包商工程款该如何处理? (5)总承包单位的损失该如何补偿?
查看答案主观题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l0+100,终点里程为DKl0+868,环宽为1.2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十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 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 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 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区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 【问题】 1.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 2.事件二中二次注浆应采用什么浆液? 3.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 4.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主观题某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随路施工的综合管线的0.4Mpa的DN500中压燃气、DN1000给水管并排铺设在道路下,燃气管道与给水均为钢管,实施双管合槽施工,热力隧道工程采用暗挖工艺施工。承包方A公司将工程的其中一段热力遂道工程分包给B公司,并签定了分包合同。 ⑴B公司发现土层松散,有不稳定现象,但认为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这个土层的段落较短,出于省事省钱的动机,不仅没有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措施,反而加大了开挖的循环进尺,试图“速战速决,冲过去”,丝毫未理睬承包方A公司派注B方现场监督检查人员的劝阻。结果发生遂道塌方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 ⑵事故调查组在检查B公司施工资格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时发现,B公司根本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 问题:1、燃气管与给水管的水平净距以及燃气管顶与路面的距离有何要求? 2、试述燃气管道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的压力、稳定时间及合格标准。 3、对发生的安全事故,A公司在哪些方面有责任? 4、B公司对事故应该怎么负责?
查看答案主观题某城市道路工程,基层采用石灰稳定土,面层采用水泥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部分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对基层施工的控制要点如下。 (1)基层土颗粒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 (2)基层细粒土最大粒径不大于10mm。 (3)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先重型后轻型。 (4)严禁用薄层贴补的办法找平基层。 (5)养生采用干养,养生期不宜小于7d。 2.对面层施工的控制要点如下。 (1)水泥采用不低于P3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碎(砾)石选用最大粒径不超过50mm。 (3)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以抗折强度设计,以抗压强度检验。 (4)混凝土搅拌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最短时间的5倍。 问题: 1.对基层施工中的控制要点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改正。 2.对面层施工中的控制要点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改正。 3.在什么情况宜选用石灰稳定工作基层? 4.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选用的水泥应具有哪些特性? 5.混凝土拌合物每盘的搅拌时间应根据什么确定? 6.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昼夜平均气温为5℃~-5℃的冬期施工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主观题某市政A公司中标承建某城市城南街区道路改建工程,该工程包括供热管线改扩建工程长2300m,管道直径DN250,采用Q235B,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建设单位将管道安装作为专业分包直接交由B公司负责,A公司负责土建施工和管道安装配合。 B公司制定了焊接工艺方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管材、板材性能和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坡口形式及制作方法;焊接接头的组对要求及允许偏差;焊接质量保证措施等。对口焊接时,因对口间隙过大,B公司拟采用在焊口两侧加热延伸管道长度来进行对口焊接,总包技术负责人发现后,制止了此行为,要求B公司解决在对口间隙间夹焊异种钢问题。 B公司所提供的焊接工艺方案还缺少哪些内容?
查看答案单选题污泥经浓缩处理后,含水率仍然很高,一般在( ),体积仍很大。
查看答案单选题停建、缓建工程的档案,暂由()保管。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