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主观题

建筑物变形监测
1)工程概述
××站一××站区段盾构施工属于××地铁×号线一期工程,由一条盾构区间和两座车站组成。区间盾构隧道左、右线长度分别为2135m和2121m 。区间盾构和车站采取平行施工。区间安排两台盾构机,从盾构始发井始发,向南掘进。本次始发两台盾构机将先后间隔100m,左线先行。
右线在里程K16+254. 21m处将旁边一栋1 2层高的建筑物,即南小街8号居民楼。由于此楼使用时间较长,楼体多处有拉裂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盾构穿越期间要对其进行变形监测,以确保安全。
2)工程地质条件
南小街8号居民楼地面标高约38. 8m,其地层(工程勘探结果)自上而下依次为:
(1)粉土填土①层,杂填土①1层;层厚1.8~5.3m。
(2)粉土③层,粉质黏土③1层;层厚3.6~7.4m。
(3)粉质黏土⑥层,粉土⑥2层,中粗砂⑦1层,粉细砂⑦2层;层厚7.0~14. 5m。
(4)粉质黏土⑧层,卵石圆砾⑦层,中粗砂⑨1层,黏土⑩1层;层厚10m~11. 7m。
3)监测项目
(1)地表沉降监测
在北小街8号楼前一南小街8号楼(从K16+000~ K16+450范围内)沿每条盾构隧道中线,每隔5m布设一个地面沉降测点。每隔25m布设一个小断面,每个断面布设5个点;每隔50m布设一个大断面,每个大断面布设10个点。
(2)建筑物沉降监测
根据设计资料,在南小街8号居民楼和北小街8号居民楼上各布设6个建筑物沉降点。
在南小街8号居民楼的附近再增加布设地面沉降点12个。
4)监测实施方案
(1)监测仪器:电子水准仪DL-101C、铟钢条形码尺,仪器标称精度为±0.4mm/km 。
(2)监测实施方法。
①基点布设:在远离施工区相对稳定区域布设水准基点4个,在靠近施工区域布设工作基点6个。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构成闭合水准环线进行联测,严密平差取得基准点高程成果。
②地表沉降测点埋设:在开挖前1 5天用冲击钻在地表路面钻孔,要求穿透混凝土路面,然后根据路面混凝土层厚度打入长10~40cm、直径16mm钢筋测点(在较坚硬的地面可选用膨胀螺栓),并用水泥砂浆回填密实,在穿过混凝土路面层部分使用套管隔离,保证钢筋与下部土体固结而与上部路面分离,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测点可高出地面2~5 mm 。测点周围用红油漆做标记,并用红油漆编号做出测点标志。
③建筑物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放入直径20~30mm,长200~300mm的半圆头弯曲钢筋,四周用水泥砂浆填实。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周围用红油漆做标记,并用红油漆编号做出观测标志。
④测量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观测时各项限差应严格控制在规定额度之内,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3次观测,3次高程之差应小于±0. 5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⑤监测频率: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2B时(B为隧道宽度),1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2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周。
5)拟提交成果清单
(1)地表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
(2)建筑物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曲线图。
6)问题
(1)变形监测包括几何量监测和物理量监测,简述几何量监测的内容。
(2)简述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内容。
(3)各期的变形监测应满足哪些要求?
(4)本工程拟提交成果清单是否齐全?如不齐全,请补充完善。

查看答案
更多相关题目